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一直贯穿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标志性的科学成果和主导技术具有颠覆性的特征,对解放生产力、推动文明演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于经济管理院校学生,需要对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规律,学习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对这些影响未来经济的新科技与新产业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和前瞻性判断。
本课程负责人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志东教授,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通识课,主要对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云服务、物联网、智慧城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无人驾驶汽车、量子通信、高端机器人、区块链、3D打印、石墨烯等新技术进行介绍,同时对这些新技术与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课程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导向、教学互动的模式,每节课邀请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课堂教学,以期培养学生“求实、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富有逻辑、理性驱动、敢于批判的科学素养和技术创新思维。
2022年10月27日,由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迟钰雪老师主持,影响未来经济的新科技与新产业系列讲座邀请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唐建国老师,以《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探索和实践》为题,在线上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讲座。唐建国老师现任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处处长,曾任市经信委研究室(政策法规处)主任、产业结构调整处(区域合作处)处长。
唐建国老师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根据《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对于数字经济的外延范畴,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数字经济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五大范畴。
此外,唐建国老师讲述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其中,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比分别为8.0%、24.1%和43.9%。发达国家(20个)数字经济规模24.4万亿美元,增长3.0%,占GDP比重54.3%,优于发展中国家(27个);高收入国家(34个)数字经济规模为25.3万亿美元,增长2.8%,占GDP比重为50.7%,优于中高(10个)和中低收入国家(3个)。
同时,唐建国老师还介绍了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举措: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2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918.1亿元,增长1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1%,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并分三个阶段介绍了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当代最前沿的产业与技术,引领同学们掌握最新热点科技;同时,拓展创新思维方式,培养多维思考能力,让同学们的思考不局限、不固化;进一步的,作为通识课程,引领同学们接触最前沿、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前景、深入观察并分析影响未来的新科技产业发展方向,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撰稿:李钦
审核:刘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