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财主站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通识课程:影响未来经济的新科技与新产业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低碳背景下的3D打印制造》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10来源: 浏览次数:

2022128日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通识课程:影响未来经济的新科技与新产业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低碳背景下的3D打印制造>》。讲座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过程所杨亚锋研究员为主讲嘉宾。讲座通过线上腾讯会议方式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投资系主任荆中博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描述已自动生成

首先,杨亚峰研究员围绕中国科学院过程所的历史沿革以及低碳技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他所在研究团队的工作。他指出,在低碳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三大挑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生命健康要求。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必将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对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潜力。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相比于传统制造工艺,3D打印具有减材高效的优势。

接着,杨亚峰研究员从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两方面列举了面向不同材料的3D打印技术,并针对每种技术的优缺点和材料使用进行详细梳理。非金属材料打印方法包括光敏树脂材料打印方法SLACLIP、聚合物材料打印方法SLS、热塑性塑料打印方法FDM、无机非金属材料打印方法PolyJet、石膏和砂型等非金属材料打印方法3DP;金属材料打印方法包括激光熔覆成型技术LMD、纳米颗粒喷射金属成型技术NPJ、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技术SLM,电子束熔化打印技术EBM等,其中SLM是目前金属3D打印成型中最普遍的技术。目前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还是技术方面,都为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最后,杨亚峰研究员结合3D打印在航空航天、医疗、生活和文化领域的应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3D打印的实际案例,加深了同学们对此项技术的理解。本次讲座内容丰富,反响热烈,同学们深受鼓舞。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描述已自动生成

《通识课程:影响未来经济的新科技与新产业系列讲座》课程负责人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志东教授,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通识课,主要对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云服务、物联网、智慧城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无人驾驶汽车、量子通信、高端机器人、区块链、3D打印、石墨烯、元宇宙等新技术进行介绍,同时对这些新技术与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课程教学方式采用问题导向、教学互动的模式,每节课邀请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课堂教学,以期培养学生“求实、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富有逻辑、理性驱动、敢于批判的科学素养和技术创新思维。

杨亚锋,中国科学院过程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粉体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高性能粉体颗粒过程强化制备及近净成形研究,主持科技部、中国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中航工业、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等多项国内外项目。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全国优博提名、中国颗粒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优秀博士后(APD fellowship)、优秀青年学者(ARC-DECRA)、德国洪堡基金等荣誉。

 

撰稿:李钦、荆中博

审核:刘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