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财主站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大数据与管理科学系列讲座(十三)——北京市老龄事业的数据、价格与运营模式

发布时间:2017-11-27来源: 浏览次数:

20171124日,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黄石松,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学院3号楼106教室,就北京市老龄事业开展了题为“数据、价格与运营模式”的学术交流讲座。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系李爱华老师、项目管理系郭健老师,以及管科15班、管科研究生班全体聆听了讲座。

黄教授首先了解了同学们感兴趣的有关养老课题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从老龄事业的基础数据的统计调查、养老服务定价和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等三方面,结合课程实践,讲解了他在近几年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等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国老龄社会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最大的国情是未富先老叠加独生子女政策。老龄产业的涉及范围非常大,研究一个产业就要搞清楚它的底数、价格和运营方式。北京市由于流动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占比较大,这一部分大多是年轻人,容易给人留下老龄化程度不高的错觉。但事实上北京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很严重。摸清底数是制定政策和法规的前提。现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数据尚不能全面、准确地刻画出老龄社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缺乏老人实际需求的数据。我们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相匹配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运用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有效的统计方法,真正摸清老龄工作的底数,更科学、更精准地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养老服务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属性面临定价难题。养老服务十分特殊,既包含着公共基础服务的性质,却不能完全看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全依赖于政府,因为政府力量包不住;但也不能完全市场化、商品化,因为大多数老人支付能力吃不消。养老服务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包办,逐步社会化,这是未来的趋势和必由之路。价格是调节老人和家庭、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分配的最主要的因素,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给予补贴,但补多了,老人和家庭本应承担的责任就激发不出来,反而不利于市场的培育。至于如何补贴、定价模型是怎样的,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摸清行业平均成本是前提。

底数摸清、定价机制清晰后,还需要建立高效的运营方式。养老服务的运营方式与其它行业大不相同。居家养老是主体,离不开社区,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养老服务的运营方式,不能完全采取企业的运作方式,因为企业是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养老是微利行业;但也不能完全采取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等运作方式,这样市场永远发育不起来,也会面临无法持续的难题。如何将这两者结合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黄教授表示,老龄事业是一个很好的把社会价值和个人实现结合的领域。我们不能只专注于书本上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一定要深入基层、一线,要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鼓励同学们做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