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京港澳地区高等教育交流,拓宽校际合作新视野,探索学生交换新途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志东教授、副院长荆中博副教授,建设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帆副教授,以及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刘宁静老师,携同6名学生代表,共计10人,在北京市教委“2024年度京港澳高校交流项目”的资助下,于2024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组团前往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进行为期4天的交流活动。参访途中,我院2013级校友战昶威博士带领代表团参观了解香港大学,张铃佼同学带领代表团参观了香港城市大学。
11月13日上午,代表团前往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开展访问,与系主任Prof. Wilson Lu及其团队进行了交流研讨,双方详尽地介绍了各自院系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分享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以及学院/系的运作模式和实验室的建设进展。Prof. Wilson Lu带领代表团参观了先进的ilab实验室。战昶威校友担任了代表团的向导,带领参观了香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并进行合影留念。
研讨会剪影
参团ilab实验室剪影
战昶威校友带领代表团参观港大校园
代表团在香港大学合影
11月13日下午,代表团前往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进行访问,与系副主任黄公胜教授、骆晓伟副教授进行交流研讨。刘志东院长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科研成果以及未来展望;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及土木工程学系的代表则分享了该系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研究方向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在学生交换项目方面,双方进行了重点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的合作意向。研讨会后,刘志东院长与黄公胜教授互换了学校纪念品,代表团全体进行了合影留念。张铃佼同学带领代表团参观了香港城市大学。
研讨会剪影
互换纪念品
参会人员合影
代表团成员合影
14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了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代表团受到了该系副主任孙羿教授等代表的热情接待。随后,在友好而热烈的氛围中,双方举行了研讨会。研讨会上,双方院系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办学历史与现状。其中,刘志东院长重点介绍了其在投资学、管理科学、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特色学科建设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一系列教授则分享了各自在建筑、房地产、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特色,尤其是在工程测量、智慧城市和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前沿探索。通过此次分享,双方发现了彼此研究方向的共同点和互补性,为未来开展联合研究奠定了基础。研讨会结束后,刘志东院长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向香港理工大学赠送学校纪念品,双方进行合影留念。
香港理工大学研讨会剪影
刘志东院长向对方赠送中央财经大学纪念品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代表团成员合影留念
14日下午,代表团教师按计划参观香港理工大学实验室,代表团学生与香港理工大学四名博士生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会。
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Hung-lin Chi副教授带领代表团教师深度体验了vCAVE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重点分享了其在建筑环境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尤其是在模拟复杂建筑环境和可持续建筑设计方面的优势。刘志东院长则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拟建实验室的基本条件。这一环节的交流,不仅展示了双方在科研设施上的实力,也为未来的实验室资源共享和联合实验提供了可能性。最后,双方在学生培养理念和办学方法上都获得了新的启发,并表示未来将探索在学生交流、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合作。
代表团四名教师体验VCAVE设备
在学术交流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6位学生与香港理工大学4位博士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活动中,双方同学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成果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大家深入探讨了各自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创新思路,并就数据分析方法、理论模型构建、政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这种深入的学术交流,大家不仅获得了来自不同学科和研究背景的启发,也加深了对各自研究课题的理解。双方同学表示,这次跨校、跨学科的互动,不仅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推动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代表团成员汇报现场
港理工同学汇报现场
学术交流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通过本次出访,代表团深入了解了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香港理工大学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办学状况。双方就各自院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未来的合作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代表团对香港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在建筑和房地产学系的重点资助方向、技术研发领域和人才培养策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为我们结合内地实际情况、发挥双方优势开展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出访,代表团各自报告了相关实验室建设情况,特别是香港理工大学的vCAVE实验室,是与我院关系密切的样板实验室,VR-CAVE系统具有更自然的互动体验、更大的视野、更适合团队协作及减少晕动症的可能性等优势。此次交流,这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城市与智能决策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参考。此外,我院随团学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科研实力和交流风采,在相关领域发出了中财声音,激发出了活跃的思想碰撞,切实增强了京港两地青年学生学术交流和联系,为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共同体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撰稿人:王壮、高然
审核人:刘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