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财主站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院长书记茶叙 | 学院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教师返乡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

为全面、及时、充分地了解新学期教师思想动态,听取教师的心声需求,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9月23日下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书记茶叙——2025年教师返乡思想动态调研座谈会在学院4号楼201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王志锋主持,学院中青年教师、海归教师、行政教师等各类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与会教师围绕国际国内热点、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畅所欲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思考与感悟。

李玉龙教授从"极少数与大多数"的辩证关系切入,提出学院发展既要依靠关键少数教师的引领作用,也要关注广大教师群体的成长需求。他强调,在学科建设中要注重均衡发展,在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同时,也要关心普通学生的成长成才。

青年教师朱辰聚焦“教育强国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主题,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她提出,教师应更加注重价值观引领和情感关怀,这些是AI技术无法替代的核心功能,并需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同时,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阐述了绿色科技创新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欧变玲副教授分享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她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素养,人工智能应当作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工具,而不能替代教育的本质功能。

新入职教师田虎分享了自己从科研人员向教师角色转变的体会,表示将牢记育人使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将AI作为工具,而非替代思考,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和小颖老师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志愿活动谈了自己的感受;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介绍了开展"星火计划"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与成效,强调要通过常态化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迟钰雪副教授从专业教学角度出发,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底层逻辑能力,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工具而导致基础不牢。谈到学生面对未来职业选择存在焦虑,我们应在教育中融入长远视角,帮助他们在技术变革中保持竞争力。

青年教师焦宇晓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实践,包括优化课堂互动、引入案例教学等。谈到了AI在具体任务中效果较好,但整体课程设计仍需教师主导。同时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海归教师侯永周老师分享了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感受;结合专业调整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教师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实现教学科研的转型升级。

王志锋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座谈会既是一次思想动态调研,也是一次深入的教学研讨。他强调,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教师要主动学习、积极适应,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共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为学院与教师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有助于学院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师思想状况,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学期,学院上下将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确保新学期开好局、起好步。

撰稿:高宁

审核:王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