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传喜讯,桃李结硕果。我院2026届本科生推免工作圆满收官,57名优秀学子全部被国内顶尖高校录取,连续实现推免“全满贯”。其中,8名同学成功入选直博项目,创历史新高。这一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我院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子出众的综合素养。
一、专业培养:深植“管工”根基,实现多元跨界发展
本届推免呈现“多元发展、全面开花”的喜人态势。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综合素质,赢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高度认可。录取专业覆盖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前沿领域,展现了我院学子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卓越的跨界融合能力,精准体现出学院“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技术驱动,跨界融合的先锋”
本专业突出“技术为基、场景为王”的培养特色。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数据科学功底,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交叉领域备受青睐,成功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顶尖学府。这一成就充分体现出专业成功构建的“精深技术+商业洞察”培养体系,使学生成为善用数据科学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跨界人才,是学院“数智赋能”战略的生动实践。
管理科学(商务量化分析)专业:“顶天立地,战略思维的引擎”
本专业凸显“数理为基、战略引领”的育人定位。毕业生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顶尖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战略咨询方向屡创佳绩,彰显了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对系统思维与战略决策能力的高度重视。毕业生既能在学术前沿勇攀高峰,又能在高端实务中游刃有余,完美诠释了“顶天立地”的培养理念,成为未来一流学者与行业领袖的摇篮。
工程管理(建设经济管理)专业:“守正创新,智能管理的桥梁”
本专业坚持“根基稳固、智慧升级”的发展路径。毕业生不仅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中表现出色,更广泛进入“管理科学与工程+AI”领域。这表明本专业培养体系在传承工程建设核心知识的同时,以前沿信息技术深度重构课程体系,成功培养出既精通现代工程管理技术、又掌握智能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投资学专业:“资本为核,科技赋能的典范”
本专业实现了“守正出新”的转型升级。毕业生在传统金融和投资领域表现卓越,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顶尖金融项目选拔过程中展现出本专业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同时,超半数学生选择“投资学+AI”方向,清晰展现专业的前瞻布局。“深厚投资底蕴+智能科技武装”的培养模式,精准契合新时代各行业对复合型投资人才的迫切需求,是学院“管工融合”理念的成功实践。
二、升学格局:构筑“金字塔式”高端输出体系
从录取院校来看,学院形成了以清北复交为塔尖、以国科大和顶尖财经为主干、以其他“双一流”高校为基石的立体化、高层次升学格局。
塔尖——清北复交集团(彰显卓越竞争力):成功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输送多名学子,且多数进入直博或顶尖双硕士项目,这标志着学院培养的拔尖学生已具备与国内最顶尖生源同台竞争的实力。
主干——国科大与顶尖财经(凸显专业认可度):
多名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计算机技术、应急管理、科技战略等方向,体现了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科技强国”战略下的独特优势。
大量学生被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业内顶尖财经院校录取,印证了学院在经管领域的深厚底蕴和高度认可。
基石——其他一流大学(体现全面开花):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综合性名校录取,展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广泛适应性。
三、立德树人:擦亮人才培养“管工名片”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管工融合、数智赋能”培养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学术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本届推免取得的优异成绩,既是学院多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各界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认可。
学院四个专业各展所长,共同构筑学院人才培养的卓越矩阵,形成了“管理科学、工程管理双核驱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赋能创新,投资学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学院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成功将“管工融合、数智赋能”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形成专业精深与交叉融合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输送引领未来的复合型管理工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管工人才,进一步擦亮“管工名片”,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荆中博、胡博
审核:刘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