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财主站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天地 > 学生风采 > 正文

喜报!我院香港学生获“京校联明曦在京港生励学金计划”并参加京校联“肩负使命共创未来”2024在京港生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03-12浏览次数:

3月5日,由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的“肩负使命共创未来”2024在京港生座谈会在北京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晋柏,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崔述强,以及京港两地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座谈会,与来自11所高校不同专业的24位在京学习的香港青年座谈交流。我院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许静琳作为香港学生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

为了更好地鼓励在京港生刻苦学习,奋斗以成,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和明曦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京校联明曦在京港生励学金计划”。我院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香港籍本科生许静琳获得此项奖励,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李家超先生、杨晋柏部长、崔述强副主席等与会的领导为其颁发奖励金和证书。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做好港生培养工作,为壮大服务香港、服务国家的爱国爱港青年力量做出贡献。

学生简介

许静琳,2022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荣获京校联明曦在京港生励学金、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本科生一等奖、2022级本科生军训“训练标兵”、“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三等奖、“东方财富杯”大学生金融挑战赛省级三等奖、港澳台学生“我的北京梦”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港澳台学生“求是云讲堂”征文活动优秀奖等十余项奖项。2023年暑期、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至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学习。

初识中财,心向往之

我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在内地读大学。在北京,在中财大,我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了解更多样的文化和生活,丰富我的人生阅历。在这里我能品尝到很多从未听说过的美食,感受到四季分明的魅力,了解到不同的方言和习俗,这是在香港所体验不到的。

奋力前行,绚烂多彩

中财大的课堂生动有趣,老师们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工程管理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既能在课堂上学习工程投资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学习工程造价电算化、CAD制图识图等计算机技能;还能通过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实地走访测量、企业实习实践等形式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提高我们工程投融资决策与管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运营与管理的实践能力。此外,老师们也会对未来的就业规划、人生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中财大,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校园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大一时我加入学院团委新闻与宣传中心,学习了摄影、剪辑以及公众号内容的制作;我还加入了学院女篮,在队里认识了很多同样爱好篮球的学姐学妹,我们一起训练,一起运动,一起在大汗淋漓之后举起冰镇饮料干杯;学校还有很多有趣的社团,我加入了安可歌唱社,安可是个温暖活泼的社团,我们会围坐在校园的草坪上一起唱歌,也会在落日余晖下的音乐节让歌声萦绕在每位观众的心房。

学校和学院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国际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大一时我参加了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商业与金融”暑期海外交流项目,去到新国立进行为期十天的访学,这一次经历让我对海外交流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二下时我又申请了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学校和学院提供给我的这些机会,让我可以拓宽国际视野,体验不同国家的学习生活,树立起更加全面的世界观。

脚踏实地,笃行不怠

2023年暑假,我们港澳台学生前往学校定点帮扶的甘肃省宕昌县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观看当地百姓编排的情景教学等,我真切感受到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通过聆听我校在宕昌县挂职的副县长张剑老师关于学校对宕昌产业、教育、人才等方面开展的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的介绍,我第一次对西部发展、乡村振兴有了更具象的认知;通过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调研,我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返乡创业敢闯敢拼、克服困难的坚毅精神。

这次实践是我第一次走进脱贫县,我看到了与城市完全不一样的乡村风貌,或许我们常常仰望着金光闪闪的天空,但却很少低头看看地上的尘土和黄沙,正是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我们才能走进大西北深入了解中财大为助力宕昌乡村付出的努力,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坚定了我无畏风雨、财经报国、不负青年使命的决心。

肩负使命,共创未来

在中财大管工学院的求学之路是个既特别又珍贵的体验,这一年多里我学习了专业知识,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感受到了京港两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这段经历不仅为我的学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让我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在京港两地的支持下,在学校和学院的培育下,我的脚步将更加坚定,贡献国家所需,“肩负使命,共创未来”。


撰稿:许静琳、谭晰月(部分文字和图片引自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新闻稿)

审核: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