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简介
李晓菡,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2025届本科毕业生,现已保送至本校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攻读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期间,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两篇论文:一篇刊载于SCI/SSCI双检索的中央财经大学AA类期刊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聚焦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CSR)契约设计;另一篇发表于JCR一区、SSCI分区TOP期刊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构建了品牌直播带货的三策略博弈模型,揭示了“品牌自播”、“网红直播”与“混合直播”的渠道效益差异。
科研初探:从文献精读到模型搭建
得益于英才班独特的学术导师制,大二下学期我通过双选进入陈俊霖教授课题组,正式迈出科研第一步。初期任务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系统检索并精读供应链领域最新文献,梳理CSR风险的形成机制与契约治理路径。在确定选题后,我将博弈论课堂所学转化为科研实践,从假设设定到参数校准,每周与导师展开一对一推演,反复打磨模型细节。首次建模遭遇瓶颈时,陈老师亲自带我逐步推导和化简公式,手把手优化模型结构。第一次科研进度虽慢,但我也借此契机学习并熟练掌握了Matlab、Python与Mathematica等工具。首篇论文成型后投稿并不顺利,接连收到几次拒信,老师及时带我复盘审稿意见,重新择刊定位,最终在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仅进行一轮返修即获接收。这段从“读文献—搭模型—被否定—再完善”的循环,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科研的艰辛与魅力,也奠定了后续工作的信心与方法论。
突破创新:在挑战中锤炼论文
直播电商的渠道选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参与撰写的第二篇文章聚焦品牌“自有直播—影响者直播—混合直播”三策略比较。在一轮返修后,其中一位审稿人以大篇幅评述直指全文,模型假设、参数设定与实证佐证等环节均被逐条质询。陈老师指导我逐条拆解审稿意见并思考如何优化文章,对理论质疑,我们设置不同的“粉丝效应”阈值并补做稳健性检验;对数据需求,爬取了第三方平台统计的抖音达人与品牌的直播时长数据进行统计,以支持文章的参数选择。随后,老师对我写的回复信进行逐字润色,修改冗长的陈述。在这一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处理和回应审稿意见的经验。最终,这篇论文在二次返修完成后顺利被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接收。
科研赋能:成长与蜕变的过程
科研不仅为我带来了学术成果,更成为了个人能力提升与自我突破的助推器。在研究品牌直播带货相关课题时,我积累了丰富的直播场景建模经验,而这份经验也为我的毕业设计提供了重要启发。我的毕业设计聚焦网红直播带货场景,深入探讨网红声誉与选品质量的管理问题,正是得益于前期科研中打磨的分析框架与建模能力,毕业设计最终在答辩中获得优秀成绩,相关研究成果也已整理成文章,现投稿至北大核心期刊《管理评论》。
与此同时,科研也彻底重塑了我的生活状态并提升了个人能力。为了推进研究进度,我养成了规律的作息,每周制定清晰的科研计划,从文献整理到模型优化,每一项任务都力求高效完成,自律成为了刻在日常里的习惯。在技能层面,从最初对Matlab、Python等工具的陌生,到后来能熟练运用其处理数据、构建模型;从面对审稿意见时的手足无措,到能够有条理地拆解问题、撰写回复信,科研过程中的每一次挑战,都让我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与学术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经验分享
回望这几年的科研旅程,我最大的体会是:扎实的文献阅读是后面所有工作的地基,宁可慢,不可省;建模、投稿、被拒、再改,循环是常态,耐心本身就是竞争力;勤沟通非常重要,每周向导师汇报“问题-进展-计划”,让方向始终对准靶心。
最后,感谢学院提供英才班平台与导师制资源,让我得以在本科阶段完成从“课堂学习者”到“知识贡献者”的转变。感谢我的导师陈俊霖教授,为我提供的宝贵科研机会以及从选题、建模到投稿全程的悉心指导。愿以此经历自勉,并与诸君共勉!
撰稿:李晓菡
审核:刘志东